前沿拓展:演员刘浩楠个人资料
蔄山学校全景。 资料片
◎本报记者 孙德君 通讯员 张伟 丛广 刘雪宁 董晓燕 刘敬婷
8月31日是中小学开学第一天,随着汪疃中小学新建综合办公楼和1号实验艺术楼的投入使用,临港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要求,教育事业迈向了“新高地”。
此前,教育基础薄弱、教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是临港区教育事业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随着全市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临港区下决心补齐这一民生短板,截止到8月份,先后投入2.1亿多元,完成了对全区中小学校舍的新建或改造升级,使全区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开学这个全新的日子里,走进临港区的各个校园,随处可见崭新的教学设备、绿草如茵的操场、的校车、干净的食堂……以均衡的优质教育普惠百姓,在一个个现代化的美丽校园里,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正映射出临港区对百姓民生的承诺。
蔄山中学学生们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本报记者 王军霞 摄
“硬”环境达标
现场直击
新学期迎来新校园
“哇!真是太先进了,这就是我们的新实验室吗?”8月31日一早,汪疃中学初二一班的刘甜甜就和同学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新建的实验艺术楼,开始了新学期第一堂实验课。
崭新的实验楼,崭新的桌椅,崭新的实验设备……活泼开朗的刘甜甜将实验室打量了好几遍。“这么好的实验室,这么多先进的设备,做起实验来也更有兴趣了。”刘甜甜说。
感到兴奋的不仅仅是刘甜甜,还有他的班主任李伟。因为在新学期,他们也搬进了新的综合办公楼。“新的办公环境真是太好了,干净明亮,电脑等设备也是全新的。”李伟满心欢喜地擦拭着新办公桌说,脸上浮现出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教育举措
2.1亿多元“砸”向教育
随着汪疃中小学新建综合办公楼和1号实验艺术楼的投入使用,临港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校舍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要求,而这都得益于该区对教育事业的大手笔投入。
近年来,临港区先后投入2.1亿多元,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教学硬件水平不断提升。蔄山镇投入1.2亿元打造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舍新建工程;草庙子镇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整修改造学校食堂、教学楼、幼儿园、塑胶操场等;汪疃镇投入3000万元为中小学新建综合办公楼和1号实验艺术楼;黄岚办事处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小学及幼儿园综合楼……
黄岚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午休室准备午休。本报记者 孙德君 摄
“班班通”让学生快乐学习
8月31日,黄岚小学五年级一班的教室里,教师张晓瑜正熟练地运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向学生们讲述抗战英雄的故事,学生们通过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屏幕,感受着更直观的英雄往事,享受着“网络教学”带来的学习快乐。
“上课不用粉笔,不用擦黑板,不再满身粉笔灰,画图不用三角板、圆规,只需轻轻点击电子白板,各种教学资源就能轻松使用。”让张晓瑜感到高兴的不仅是教学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因为感到新奇而开心,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可以上网、播放多媒体课件、人机互动,用处可多呢。”学生刘雨桐兴奋地说。
建成168套“班班通”和5间录播教室
为不断加快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临港区投入资金190余万元,为全区7所中小学新增数字化校园“班班通”101套,同时在区内中小学建成5间录播教室。
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化校园“班班通”168套,实现“班班通”全覆盖,通过使用“班班通”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同时,临港区还投入资金150万元,在区内中小学建成5间录播教室,其中,威海十四中和草庙子小学共建1间,汪疃中学和汪疃小学共建1间,蔄山中小学各建1间,黄岚小学建设1间,录播教室建成后,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存储、共享和交流,使临港区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幅提升。
幼儿园的孩子们快乐地活动。 本报记者 孙德君 摄
监控系统为校车保驾护航
新学期的第一天,蔄山中学的照管员丁佳琪准时踏上了她所负责的校车,车辆行驶前,她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每个上车的学生系好带。而校车司机李师傅上车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填写校车运行前的检查记录。
“学校每次开会都会强调要认真填写这些记录,我们不能有半点疏忽,因为这些都是关系到学生的大事。”李师傅说。
在行驶的校车上,车的前方、上车通道、车厢和驾驶位置,都安装了监控镜头,这些监控录像会对校车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即时保存。
“在威海十四中有个临港区校车监控系统中心,当点击校车运行地图上某辆校车行经位置时,我们驾驶员的信息和车辆信息都会显示,一旦我们有违规行为,校车会自动发出报警,通知监控系统中心。”李师傅说。
校车司机和照管员以及跟车教师首先在思想上提高了对校车的认识,他们的认真监督给校车上好了第一道“锁”,而校车监控系统的运行,更进一步拧紧了校车“阀”,为学生保驾护航。
29辆校车实现监控系统全覆盖
随着学校规模、档次升级,临港区对校车运行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临港区共为各中小学配置规范化校车29辆,率先将校车服务范围扩展至学前教育。为校车,临港区要求各学校每个月都必须组织召开校车例会。同时,在每辆校车上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使校车的监管更加到位。他们还在第十四中学建立了校车监控系统中心,监控中心利用GPS定位系统、GPS车载端、行车记录仪等,可以查看每辆校车的行驶速度、运行路线,随时监控每辆校车的运行情况。
“软”环境更贴心
午休也有床 睡觉更香甜
8月31日中午,黄岚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刘浩楠刚吃完午饭,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小“闺蜜”张依静的手跑进干净明亮的午休室,这里是专门为孩子们午休设置的房间。
在午休室里,有被子、枕头和床垫,躺在软软的小床上,甭提有多舒服,两个好朋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看着午休室里一张张熟睡的面庞,黄岚小学教师刘敬婷欣慰:“以前,中午午休的时候,孩子们只能趴在教室的桌子上,不仅休息不好,也不利于他们的身体成长。有了这间午休室,孩子们中午就能睡个好觉了。”
建成全市小学生免费午休宿舍
小学生午休有免费的宿舍,这在全市是首例。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黄岚办事处投资20余万元,为黄岚小学专门打造了学生免费午休宿舍,目前已配置学生床300张,每个在校孩子均有属于自己的午休床。
饭菜便宜又美味
西红柿炒蛋,蒜薹炒肉、小鸡炖蘑菇……开学第一天,黄岚小学学生李培浩就吃到了一顿美味的午餐,而这顿午餐他只需花2元钱,剩下的都由办事处补助。
据了解,为了让孩子吃到营养美味的午餐,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黄岚办事处每学期为黄岚全体小学生补助5万元,一年补助10万元。“以前孩子们舍不得花钱,荤菜很少,现在有了补助,孩子们经常能吃到鸡腿、大虾这些营养美味的东西。”刘敬婷说。
“阳光午餐”暖人心
在临港区,通过就餐补助,满足在校贫困学生的生活需求的举措还有很多。临港区通过大力推行“阳关午餐”,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草庙子镇对贫困学生实行免费就餐的举措,累计已有近3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可以免费就餐。
12万“红包”奖学子
8月25日,草庙子镇举行了2015年度助学金发放仪式,共发放了12万元助学金。
“感谢镇上的鼓励,我上大学后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家乡和社会。”拿到镇上发放的5000元奖学金,刚考上大学的本科生刘纪委感激不已。
今年草庙子镇共有24个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和一本,全部来自普通家庭。为了鼓励他们发奋学习,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镇上给予每个人5000元的助学金。“我们镇上发放助学金已有5个年头,累计为188名学生发放助学金98.2万元。”草庙子镇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切实做好一年一度的高考新生奖励资助工作,草庙子镇对考入一本和研究生的普通家庭大学生给予5000元的助学金,对考入本科和研究生的低保家庭大学生给予第一年学费全额资助,对考入专科的低保家庭大学生给予3000元的助学金,每名考入大学的学生都能顺利入校。
让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为营造重视教育的浓厚氛围,临港区重视捐资助学活动。区总工会自2009年开始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活动开展6年来,累计发放助学金近10万元,帮助5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在今年7月份,为促进“品牌教育”再提升,蔄山镇投入10万元购置了150多台平板电脑,对中考生和20多名初四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黄岚办事处每年组织区内的企业为黄岚小学的学生捐助新校服和学习用品。
教研员登上讲台
开学第一天,教研员鞠洪柏再次走进课堂,在此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鞠洪柏是临港区教研中心初中组的物理教研员,作为教研人员,他还兼任蔄山中学初三年级3个班的物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给学生讲课……虽说近些年来一直从事物理教学研究,但对于重新回到教学岗位实践教学这项工作,鞠洪柏还是容不得自己有一点懈怠。“教研员担任任课教师,不仅能够充实教师队伍,而且我们能通过教学实践更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鞠洪柏说。
在新学期,临港区还有13名像鞠洪柏一样的教研员重新走进课堂,开始理论结合实践的科学化教学。
推进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为推进全区教育事业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临港区党务工作部和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中小学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流动管理的意见》两个规范性文件。
在《关于规范中小学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中,将学校机构统一规范分为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小学为少先队),新增科研处,并要求依据学校规模,按需设岗,岗位和职责相对应。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流动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研员应从具备5年及以上教育教学经历的教师中聘任,且教研员工作满5年须从事教学实践1年。
拓展知识:演员刘浩楠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