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服装厂女性右脚肿
您好,这种情况可能与疲劳有关的,另外在工作期间好还是能抽时间适当作一些运动。
2月9日下午2时,在顺德生活了20年陈开国,右脚频繁地踩着缝纫机的踏板,一个夹着喷熔布的“口罩”半成品正在被锁边。陈的工作很熟练,大概35秒,就可以完成这道工序,再过35秒,再过35秒一个完整的“口罩”就被生产出来。当然这个“口罩”还需要经过12小时的环氧乙烷的消毒工序,再静置一段时间就可以使用了。
陈开国的同事们并不是专业的生产团队,甚至有点“杂牌军”的感觉。陈开国之前是个杂技演员,又是工厂的车衣工人。而陈的领导,则是一个退休五年的阿姨,他们有些操着四川普通话,有些是顺德均安本地话,但这并不妨碍的他们的交流。陈开国和他的31个同事用12台缝纫机,每天7小时不间断地生产,一天可以生产3000多个自制“口罩”。 而这3000个口罩已经可以满足均安镇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务需要了。
这样的产量,让每天为“口罩”而焦虑许久的均安镇委书记陈宇莹松了一口气。他甚至经常拿着他们自产的“口罩”,向前来均安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详细汇报其质量和生产工艺。
均安镇南浦村党校的一间教室,被改造成了临时的口罩生产车间来自社会各界的“工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1月22日顺德从政府到社会各个层面迅速响应, 位于顺德南端,与中山、江门两地交接的均安镇也不例外,甚至因其地理位置,防控疫情的压力很大。均安每天有将近3000人在社区、村居和城市交接处执行防控任务。其中,均安在在各个交通要道处,设立联合检疫站点,安排了交警、医护人员、环运等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对每一辆过往车辆进行排查。在此项工作中,仅仅均安派出所每天安排的警力超过120人次。
1月24日以后, 在疫情持续蔓延背景,均安镇政府原本想通过海外乡亲的力量,购买一些口罩以备日常之需。但是各种坏消息接踵而来,总之一句话就是买不到口罩。 因为均安是中国重要的牛仔裤生产基地,在随后一次政府会议上,均安一位领导提出了,利用均安的生产能力来“自制口罩”建议。
2004年1月,均安被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称号,数千家围绕牛仔裤制造的上下游产业,聚集了大量熟练工人。本地产业能力承载力,应该可以为“自制口罩”的想法实现提供便利条件。
办法行得通,关键是如何把人和原材料找到。陈宇莹后来说。 2月2日,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均安农社局副局长陈淑莹,让她找一些人来看看能不能做“口罩”。陈淑莹平日工作,就是负责均安社创中心管理,社区营造和志愿者服务等社区治理工作。
陈淑莹后来说,平日他们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营造,党基层组织在社区发动能力强,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把所需的30多人找齐了。这30多人包括制衣厂厂长老大姐、老年兴趣班的阿姨,做制衣配件的小老板,还有跳广场舞的大妈,甚至还有曾经干过杂技的外来工。
在均安生活了20年的志愿者兴姐,在微信群里看到了需要人手做口罩的消息,马上就报了名。她还拉上表演杂技的搭档陈开国。吴也是一个熟练的车衣工,在均安生活了很多年。
2月3日晚,陈淑莹将均安镇南浦村党校的一间教室,改造成了临时的口罩生产车间。她还请了之前搞社区营造时,认识的欧阳紫丽作为生产负责人。
今年60岁的欧阳紫丽曾是一家港资丝绸时装厂的负责人,她对成衣制作工艺熟悉。2019年,均安农社局在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背景下,推进村居的社区营造活动。欧阳紫丽由此参加了镇社创中心的牛姐余艺坊兴趣小组,广州美院学生为其提供创意和设计,他们则利用牛仔裤布料,做一些围绕均安乡土内容的文创产品。生产口罩的除了从均安志愿者招募中招募队员外,另外就是以欧阳紫丽们为主的牛姐余艺坊的队员们。
当晚,欧阳紫丽试着制作了几个“口罩”。她告诉陈宇莹,“口罩”工序不复杂,大概需要开料,叠合、锁边 、缝制、修整、消毒等六个工序即可完成,大约2分钟就可以生产一个符合标准的口罩。
2月9日,陈宇莹对来访记者说,这些人职业五花八门, 也没有生产过口罩经验,但经我们组织和动员,马上就能开工生产。这也反应我们党组织动员能力和号召力,尤其是在疫情当下,谁愿意往人群里扎堆啊?
这30多人的队伍,包括制衣厂厂长老大姐、老年兴趣班的阿姨,做制衣配件的小老板,还有跳广场舞的大妈,甚至还有曾经干过杂技的外来工
每日可生产3000个“医用口罩”2月3日晚,陈宇莹很兴奋,因为欧阳紫丽们能够生产口罩了,甚至还发了几张照片给朋友。陈后来说,企业复工和政府防控疫情都需要口罩,全国哪都缺口罩,口罩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不用麻烦区政府调拨物资,工作人员在防控有物资,就能把疫情防控住。
但是,事情也并非如此乐观,生产口罩还需要无纺布和熔喷布、松紧带等几种原材料。正值春节长假,这些原材料都不是很好找到。陈宇莹让均安经促局发动本地企业,寻找合适原材料。
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
均安一家生产妇女用品的企业提供了无纺布。陈宇莹又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一个企业提供可以用来生产口罩的熔喷布,而且有数百公斤。
据介绍,试产的“口罩”,主要原料为白色无纺布和熔喷过滤布料,相关材料均有检测报告,符合生产医用口罩材质标准。
其中,口罩里外两层材料是20克/平方的普通纺粘无纺布,中间的熔喷过滤布,通过静电吸附功能,将病菌吸附在熔喷布上达到隔绝病菌果。据称,此口罩使用的熔喷布达到N95的防护水平。
除了原材料外,口罩生产设备、其他辅料均有本地企业提供,陈淑莹说,这些企业直接把材料送过来,都没提过一句钱的事情。这些事情,让陈淑莹感动不已,遇到来访便夸这些企业有社会责任和爱心。
2月3日起,位于南浦村的委党校就被改造成了临时“口罩生产车间”。12台车衣机器按照同向方式,每行四部机器间隔两米摆开,两侧窗户全部打开以便通风,工作人员头戴隔尘罩,穿消过毒的拖鞋,在“车间”工作。
2月4日,志愿者在接受了和卫生培训后,正式投入生产。在这个临时“口罩生产车间”,人员进入之前必须测量体温、洗手、酒精消毒,换鞋,戴上口罩、头套、手套、脚套等防护措施。
2月9日下午三点,阳光正好照在“车间”里。“工人”们低头有序生产,缝纫机发出电马达特有的有节奏的声音。32名“工人”被分配到不同的工序,一边是把无纺布裁剪成固定大小,一边是按照两层无纺布夹熔喷过滤布的方式进行缝纫和锁边,一边是裁剪多余的线头,很快一批自制口罩成品就生产出来了。据介绍,接下来,这些自制口罩还要送往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进行12小时的环氧乙烷灭菌,并静置一段时间后,才能使用。
这些自制口罩还要送往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进行60分钟的环氧乙烷灭菌,并静置7天后,才能使用
虽然生产口罩的材质和技术工艺都符合标准,但所生产的口罩属于“三无产品”,仅供临时救急自用。为了稳妥起见,陈淑莹还向顺德相关医院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的技术负责人请教了口罩的防护问题。同时,为了稳妥起见,他们也向顺德区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备案此事,同时,这些口罩主要给均安政府和社区参与防控的人员使用。
“口罩”还在不断改进当中2月9日下午三时,60岁的欧阳紫丽头戴防尘罩,站在南浦村的“车间”里来回穿梭地给不同工序递送物料。来自成都的外来工陈开国娴熟地踩踏马达,为口罩锁边。大约35秒,他就可以完成这个工序。然后,由欧阳紫丽递给他前面的搭档“兴姐”完成缝制。缝制工序也大约需要40秒的时间,一个口罩就生产出来了。
陈开国说,他老家在成都,10多年前来到均安工作,同时他还是个杂技爱表演者。他经常和兴姐搭档在社区演出节目。这次也是“兴姐”通知他过来帮忙做义工生产口罩。兴姐说,2月2日,我发动好多人,然后由镇里社创中心的社工对他们进行健康调查,符合条件才能过来,要不这么多人在一起工作容易出问题。平日里,镇里社创中心经常帮我们外工解决很多困难,这次他们一通知我,就离开过来帮忙。
“兴姐”老家在云南昭通,她虽然来了均安20年,但是会听不会说本地话。“兴姐”说,这不影响我们工作进度,丽姐(欧阳紫丽)一个眼神和动作,我就明白她要做什么,配合得很好。
身穿“牛姐”马甲的欧阳紫丽说,前几天,陈书记问我能否做口罩?我琢磨一下就答应了他,可以做!“我们做了这多年服装牛仔裤,只要是用车衣机器做的产品,都搞得定!只要原材料供给、生产设备都到位了,缝纫就不是问题了。”
陈淑莹说,2月3日晚,她和欧阳紫丽按照一定材质试制10多个口罩,后选定目前的工序和材质,生产是高的。
2月9日,下午阳光正好车间外马路寂静,要进入略有嘈杂的“车间”的来访者,被要求被测体温,填写相关资料,消毒等程序。车间内,一片繁忙,欧阳紫丽告诉记者,他们一上午已经生产了2000多“口罩”。她今天情绪不错,像以前管理自己的工厂一样,穿梭在12台缝纫机旁,指挥“工人”按照技术要求,缝制“口罩”。在这个车间,32个“工人”已经没有报酬地工作了七天,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超过7个小时。对于这样的志愿行为,欧阳紫丽用略有生硬的普通话答道,“在这个抗疫的时刻,能帮就帮吧。”
在休息时间,她热情邀请记者上了三楼,参观“牛姐”制作文创产品。问及为何叫牛姐时,她爽朗地说,我们是来自牛仔服装名镇的大姐,当然叫牛姐了!
楼下,一位志愿者端来了家里煮得糖水,犒劳已经工作许久“工人”,楼下随即传来了说笑的声音。
陈淑莹刚刚拿了一批消毒合格的“口罩”回到车间。她告诉记者,我们平时工作做得比较扎实,这些志愿者到现在都没和我们提过报酬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要为抗击“疫情”做点实事。因为场地有限,我们没敢发动太多人过来做志愿者,毕竟疫情期间,我们还是要做好防控措施和手段。陈宇莹后来告诉记者,他们“口罩”品质已经改进不少,可以与医用防护“口罩”媲美,而且能够足量供给。
采写/拍摄:南都记者 尹冀鲲 胡嘉仪拓展知识:服装厂女性右脚肿